有些琴友学习古琴到一定程度,虽然整首曲子能完全正确地演奏出来,但就是不太好听、不太美妙。这是为什么呢?

可能就是“乐感”不到位。

“乐感”是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,具体内容包括:音准感,节奏感,旋律感,音色感等。

音乐作为一种艺术,就是要传达某种感觉,而乐感就是人们了解这种感觉的能力。

那么,如何培养乐感呢?


1.强化听觉训练

在古琴演奏过程中,我们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学习新乐谱、自觉地纠正错音,靠的正是耳朵对于所听到音的准确判断。
因此,听觉是乐感的基础。要培养乐感,提高听力是关键。
要加强听觉能力,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多听一听、辨一辨各种声音;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,每天多听几遍,并尽量注意其中的细节。

2.多听优秀作品

不同的曲子,既有相同的音乐逻辑和规律,也有着不同的音乐色彩和不同的情绪情感。
经常聆听那些包括古琴曲在内的各种经典的、优秀的音乐作品,耳朵的灵敏度就会提高,对乐音的判断就会更准确,也就会更懂得音乐的语言。
自己再弹琴时,也才能更好地用音乐表达出琴曲的意蕴。

3.了解琴曲背景

在弹一首琴曲之前,一定要多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和所要表现的情境、情感等,以免使自己的演奏南辕北辙。
比如,表现秋风萧瑟、闺怨情思的琴曲《秋风词》,演奏时就不宜呈现欢快的节奏和情绪。
又比如,琴曲《良宵引》表现的是美好静谧的夜晚,弹琴时可以在脑海中想象着月明星稀、良辰美景的情境,这样演奏出的琴曲才会更富有画面感、更动听。

4.重视分句与唱谱

从某种意义上说,音乐是一种语言,就像说话,也是要有句子的。
在乐谱中,乐句和乐句之间是需要停顿和呼吸的,这就是所谓的“气口”。
其实,要找到“气口”并不难,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——唱谱。
众所周知,音乐是声音的艺术,而乐谱却是由视觉性的符号组成的。通过唱谱,我们可以将乐谱变成声音,从而找到乐句之间的联系和停顿。
通过唱谱,我们也可以做到心中先有音乐,然后再通过演奏更好地表现出来。

5.加强乐理学习

有人会说,学古琴认识减字谱就行了,不需要懂什么乐理。
其实,古琴的本质是一种乐器,本身就要求演奏者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。
也许,古琴初学者涉及的乐理知识相对较少而浅,但随着学习的深入,要想把琴曲弹好,就要求演奏者不断学习和了解更多的乐理知识。
而且,多阅读一些琴学典籍和琴家著作等,从中汲取养分,集各家之长,会对弹琴大有裨益!
只有具有渊博的知识、开阔的眼界,明了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,才能更有利于加深对琴曲的认识、分析和理解,才能使自己的演奏更动听。

(部分图文来源网络,侵删)